
當前位置:首頁->案例展示
截至“十三五”末,我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而“十四五”期間,我國仍處于城鎮化快速增長時期,年城鎮化增長比重將超過1個百分點。城鎮化在給人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教育醫療資源緊缺等問題和挑戰也日益突出。除了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設施的建設外,利用“智慧城市”的新技術和新模式可以有效緩解快速城市化所產生的問題。
2010年以來,“智慧城市”從起步逐步走向成熟,尤其是2016年以來分別出臺了《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指南》及《智慧城市技術參考模型》三大指導性文件,推動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從“散亂”到“標準”,逐步形成龐大的“智慧城市”產業集群。
各地城投公司作為城市建設的主力軍,也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設的洪流中,在為地方新城市建設不斷助力的基礎上,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智慧城市”發展模式,形成了相應的產業盈利模式。
一、“智慧城市”建設的特征
與傳統城市建設相比,“智慧城市”建設特征明顯,可以概括為“一核、一長、三多”,即:以大數據為核心;產業鏈長;參與主體多、交叉領域多、應用場景多。
圖1:智慧城市特征圖
二、城投公司參與“智慧城市”的產業與模式分類
基于“智慧城市”以上三個特征,結合城投公司現有城市建設與運營的經驗,本文認為城投公司參與“智慧城市”的產業和模式分類分別如下:
(一)“智慧城市”的產業選擇
“智慧城市”的產業主要包括三大類:“智慧治理”、“智慧產業”和“智慧服務”。
其中,“智慧治理”包括:“智慧征收”、“智慧工地”、“智慧政務”和“智慧安防”等。
“智慧產業”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金融”和“智慧農業”等。
“智慧服務”包括:“智慧社區”、“智慧園區”和“智慧醫療”等。
(二)“智慧城市”的模式選擇
就“智慧城市”的產業鏈來看,其產業鏈從上游至下游主要包括頂層設計、硬件建設、軟件打造、系統集成、平臺運維以及項目應用。
三、城投公司“智慧城市”產業盈利模式三階段打造
與實體城市建設產業類似,“智慧城市”的產業盈利模式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TOG階段、TOB階段和TOC階段,而結合上述對“智慧城市”的產業布局及產業鏈演進分析,本文認為,城投公司“智慧城市”產業盈利模式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參與“智慧產業”產業鏈中一個環節或多個環節,并提供一至兩項的基本業務或服務,其收入來源以TOG為主、部分來源與TOB客戶,幾乎沒有TOC客戶。
二是針對某一特定產業或幾個產業進行聯合建立特定的應用場景模式,重新構筑一種產業應有或消費應用,以此來獲取相應的消費或服務收益,并持續獲取場景升級的紅利,這一模式的收入來源TOB和TOC并重。
三是針對整體產業或多個產業融合發展進行整體設計,主要運用產業基金模式進行投資,獲取整個產業中產業鏈所有環節的增值服務,而這一模式的收益主要來自于資本市場的投資回報,即以TOC為主要模式。